臻图信息智慧景区系统的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智慧景区建设内容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和两个中心的建设:即基础层、应用层和指挥调度中心、数据中心。
基础层包括通讯网络设施、信息安全保障、物联网软硬件系统、视频系统、数据中心等。其中物联网硬件包括各种传感设备(射频传感器、位置传感器、能耗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热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这些设备嵌入到景区的物体和各种设施中,并与互联网连接。
应用层包括面向各职能部门的应用信息系统,以加强资源保护管理为目的建设的环境监测系统,生物、文物资源监测系统,规划监测系统等;面向日常经营管理的OA办公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GPS调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电子门票系统,LED大屏幕信息发布系统等;以及面向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旅行社和酒店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以及面向游客服务的信息呈现和互动系统。
指挥调度中心实现管理资源的整合,及对各职能部门的统一组织协调。是最重要的核心平台,它整合系统各应用支撑系统的能力,实现资源监测、运营管理、游客服务、产业整合等功能。它主要包括:
a) 地理信息系统(GIS)同时将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网络远程传输、定位导航技术和遥感技术有机地整合到一个平台上。
b) 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票务系统。
c) 高峰期游客分流系统高峰期游客分流系统可以均衡游客分布,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压力,确保游客的游览质量。景区可以通过预定分流、票务分流和交通工具实现三级分流,这其中要采用RFID、全球定位、北斗导航等技术时时感知游客的分布、交通工具的位置和各景点游客容量,并借助分流调度模型对游客进行实时分流。
d) 其他配套系统:包括规划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智能监控系统、LED信息发布系统、多媒体展示系统、网络营销系统等。
数据中心实现对各业务系统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服务,包括地理信息(GIS)数据、GPS数据、多媒体(MEDIA)数据、游客数据、产业链商家数据,以及其他综合业务信息数据。
总体的功能结构如下图所示:
整体系统分为:基础设施层(系统所需的基础设备、系统、中间件等)、资源层(实现具体功能的各种数据与信息库)、应用支撑层(对所有应用系统提供各种数据访问功能的中心服务系统)、应用系统层(实现具体功能的各种应用系统)。
资源层提供集中的数据访问,包括数据连接池控制、数据库安全控制和数据库系统。集中的数据访问能够在大量用户同时并发访问时共享有关连接等信息,从而提高效率,集中的数据库安全控制,使任何来自互联网的数据库访问都必须经过强制的安全管理,不允许直接访问数据库的行为,杜绝安全隐患。
应用层通过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接口,为各个应用系统提供服务,应用系统的表现可以是网站、客户端系统、Web服务以及其他应用。并通过目录与负载均衡服务提供统一的负载均衡服务。任何一个应用服务器都可以同时启动多个服务,而通过目录与负载均衡服务来进行负载均衡,从而为大量用户并发访问时提供高性能服务。智慧景区系统应用服务器提供核心智慧景区系统服务,包括数据服务、管理服务、基本安全服务、其他业务服务等;数据同步服务器将数据有条不紊的同步到各个数据库;系统更新与版本升级服务器提供各个系统的版本升级管理,使任何一个系统都保持最新版本;Web日志分析服务提供用户访问分析,提高网站后期修改、维护、更新的针对性。
从智慧景区系统所面对的不同应用对象来看主要有四类用户:旅游局、景区、游客、商家。
智慧景区系统作用于不同应用对象产生的信息流图如下所示:
不同用户场景下的应用门户功能如下图所示:
应用之间的关系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