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是整个地球或部分区域的资源、环境在计算机中的缩影,反映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以一定的格式输入、存储、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 GIS作为计算机和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作用于许多相关学科后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由于能及时地抓住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各国政府对地理、资源和环境信息日益重视这一时代特点,加上许多相关技术(如GPS、DPS、RS等)为它提供了强有力的地理空间信息获取手段,使得GIS己经成为各国政府部门、商业公司、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极为关注的热点领域。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GIS己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产业规模,并将进一步深入到各行业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二维地理信息系统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机助制图,今天己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中,但二维地理信息系统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限,它本质上是基于抽象符号的系统,不能给人以自然界的三维真实感受。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是在二维平面的基础上模拟并处理现实世界上所遇到的三维现象和问题。地理信息三维可视...
“地图是人类文化的杰作,它融科学、艺术于一体,作为描述、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一种信息载体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这是陈述彭院士为《中国地图学年鉴》作序的开场语。Taylor也曾指出“当涉及应用人脑来识别空间联系中的模式与相互关系时,地图学的认知方法是唯一的过程”。地图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应用广泛且己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地图是地图可视化的结果,地图可视化作为现代地图学的核心一直是三维GIS的研究热点。地图可视化将电子设备的视觉传输能力和人类的视觉思维能力协同起来,将复杂多样的空间信息转化为图形图像并进行交互处理,为人们直观地观察地理现象及分析和探索地理规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形硬件的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辅助制作电子地图逐渐成为主流趋势。上世纪80年代科学计算可视化己被提出并迅速发展,其理论和方法对空间信息的表达和分析产生了重要影响。国际地图制图协会于1995年成立了一个地图可视化委员会,并与计算机图形学会开始了“Carto-Project”,研究项目,该项目使图形学技术有效地应用在地理学及地图学领域,为空间信息可视化提...
本文从地图操作和要素可见性入手分析地图简化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分析的结果设计相应的缓存结构以加速地图的渲染。研究GPU环境下梯形格网的高效LOD方法,探讨简化前后节点的重组和显存中EBO数据的更新方法,最终提出一种基于三维GIS技术的矢量地图动态LOD渲染方法。 1 简化的影响因素 1.1 地图操作对简化的影响 本文方法依据视点进行简化,当要素与视点的位置发生变化时进行实时简化操作。用户进行地图操作时,当视点与要素的距离发生变化时进行简化,不发生变化时则可以使用缓存数据进行绘制,从而加快渲染。因此,需要讨论地图操作导致的视点与要素的距离变化情况。 (1)平移操作 平移操作可能会导致视点与要素的距离发生变化。在非俯仰状态下,平移操作不会导致视点与要素的距离发生变化;在俯仰状态下,平移操作会导致视点与要素的距离发生变化。 平移操作示意图 (2)旋转 旋转操作可能会导致视点与要素的距离发生变化。非俯仰状态下,旋转操作不会导致视点与要素的距离发生变化;俯仰状态下,旋转操作会导致视点与要素的距离发生变化。 旋转操作示意图 (3)放缩操作 放缩操作会导致视点与要素的距离发生变化。 放缩操作示意...
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迅速扩散,社区作为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环节,隔绝疫情刻不容缓。疫情让街道、社区、物业等基础治理单元的工作压力就显得异常沉重。如何能够精准的管控社区人员的进出入,在抗疫情期间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的服务,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也可以保障日常生活,成了摆在基层街道、社区、物业服务人员面前的重要问题。在社区防控疫情的过程中,各地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线上服务一一综合服务平台一网通办 综合服务平台中的物业基础服务系统,可以结合物业需求,完成物业社区管理、缴费管理、工单管理等应用后台的搭建,为物业提供丰富的移动互联应用服务,让居民足不出户就 可以在线缴费。同时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还可以对社区内部的居民数据整合,与周边社区的商店进行互联互通,搭建O2O体系,完成物流配送的统一管理,让居民不出行即可采买日常生活用品。使社区运营变得更智慧、高效和便捷,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 严进严出一一智能门禁系统把好第一道关 当前,各省、市的社区实行封闭式和半封闭式的管理,防控过程中,对出入人员是否属于本社区居民要进行识别和登记,而通过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中的...
一些措施、应用的创新尝试,在疫情中经受检验并形成较为成熟的手段,给未来应对其他突发公共危机事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树立了参照样本。 智慧社区不智慧,遇事还靠土办法一一据《半月谈》3月17日报道,社区是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线,而智慧社区则是其中的一道高科技防线。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受人追捧的智慧社区在防控疫情过程中靠的还是土办法,“高科技玩意中看不中用、好看不好使,有事还得靠人盯,一层层爬楼去查,一个个电话去打。” 智慧社区,简单说就是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整合区域内人、地、物等信息,统筹管理、服务资源,提升社区治理和便民服务现代化程度的创新模式。“智慧”是其最显著特征一一数据覆盖范围广、信息深度互联、各模块协同合作、各部门行业智慧决策。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从人口流动监测,到电子封条智慧化监控隔离人员等,都体现了智慧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中的优势和趋势。但不少地方曾引以为傲的智慧社区样板,在疫情考验之下却显尴尬。比如,有的社区,人员信息电子登记系统崩溃,多头重复隔离,甚至登记靠手写等。 智慧社区不智慧,一是因为数据资源未能完全打通共享,上下级、不同部门和领域之间调用数据...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抗击疫情有两个阵地,一个是医院救死扶伤阵地,一个是社区防控阵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新冠肺炎具有来源不明、传播性强、潜伏期长等特点,其管控需要从个体出发,从源头加强管理。社区作为市民生活的空间,也是城市管理的基本组成空间,在特殊时期便成为疫情防控的基础单元,在各地疫情防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社区在防控传染疾病、保护公共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健康社区的建设,与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密切相关。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典型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社区在城市防控疫情中的作用,通过科学的社区规划和社区治理,来提升整个城市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真正实现空间治理能力和绩效的提升。 1 重要作用 1.1 从社区规划和社区治理中体现 从疫情发展的时序来看,在疫情暴发的初期,区域性的人口流动管理是重点。但在疫情扩散之后,以社区作为基本管理单元的居家隔离成为疫情管控的重点。社区不仅仅是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而是针对个体健康与安全管理的“第一步”。 新时期的城市发展呈现出两个趋势:一是城市增...
目前北京市正在建设安全、高效、绿色、智慧的物流系统,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落实好城市物流专项规划,推动物流配送仓储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相关区域都在高质量、高标准的规划建设物流服务系统,形成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动措施。 1园区建设背景分析 在首都建设高质量物流服务体系的进程中,顺义区的作用十分重要,据市统计局统计,全市规模以上专业物流企业有784家,区内共有199家,企业总数占全市总量的近25 %,物流产业已经成为顺义区的基础型产业之一。借助于良好的区位优势,依托于首都机场等国际化枢纽,顺义区目前已经成为首都物流体系中的核心区域。以电子商务领域快递服务为例,北京地区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快递都在顺义区完成周转;为了更好地适应区域汽车产业发展,以汽车物流服务为代表的专业化服务也成为本区域高精尖产业的重要发展保障。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顺义区高度重视零售领域新业态发展、区内高精尖产业兴起、智慧物流技术高速迭代应用等关键要素变化的叠加作用,对区内物流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规划,并开始逐步实施。 2019年顺义区与阿里集团和京东等巨头公司开展合作,计划建设多个重点智能产...
1智慧园区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智能+”理念的提出及“云大物移”“3DGIS”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加速,政府及企业也更加注重智慧园区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东、中、西梯次发展”的智慧园区空间格局。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成为全国智慧园区建设的三大聚集区;中部沿江地区借助沿江城市群的联动发展势头,大力开展智慧园区建设;西部地区凭借产业转移机遇,正加紧布局智慧园区建设工程。未来,中国中西部地区智慧园区或将迎来全新的建设浪潮。 2智慧园区建设驱动因素 从宏观环境看,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世界城市尤其是较为发达的城市,饱受“城市病”的困扰“智慧城市”这一新兴词汇应运而生。在智慧城市这一先行概念的引导之下,“智慧园区”的理念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从产业发展趋势看,众多优势产业均向规模化、集群化、现代化方向实现转型升级。转型发展过程中,资源更加集中化,分工更细、协同更强,产业链高效协同、物流配套畅通成了打造产业优势的重要因素,需要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的智慧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从园区建设战略看,已建设的传统园区由于管理...
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对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精益求精,在原有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又不断开发新的网络产品,开创新型网络系统,文中基于互联网技术之上的智慧园区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是在物联网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以下内容是对物联网与智慧园区信息系统的具体阐述。 1物联网技术 1.1物联网技术的概念 “物联网”这一概念简单的理解,就是把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进行连接,最终实现信息的交换功能。归根结底,在互联网技术下产生的新技能,都是在向智能化进程迈进,由物联网的概念,可知,物联网是将多种形式的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进行连接,相互交织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系统,从互联网进入我国开始,与之相联系的新兴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崛起也为这个时代带来了更大的影响,日常生活也在逐步走向智能化,物联网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也更加便利着人们的生活。 物联网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学习、购物,到科技研究等,都会应用到物联网技术,伴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物联网技术也在与智能技术相融合,建立智慧园区的信息系统。 1.2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原理 物联网技术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有一个依托的基础,那就是计算机互联...
城市管网是城市正常运转的生命线和基础设施,供热管线是城市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城市管线数字化管理的要求。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北京市热力管线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公司自成立以来因设计的需要,逐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资金,积累了海量的北京市热力集团热力管线及附近相关管线的高精度测量资料,主要是以纸质资料和CAD图形存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已远远落后,对于各种突发事故更不能及时作出应对决策,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了数字化管道的概念。地理信息业随着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我国在地理信息业的发展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随着3S(RS、GPS、GIS)技术的推广与集成应用,城市管网管理已从CAD时代过渡到GIS时代。 城市三维模型是许多GIS应用领域迫切需要的基础数据已广泛运用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防灾应用等领域。三维可视化也已经成为城市管网管理系统的必要特性之一,对供热管网在设计和运行方面进行可视化仿真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将进一步提高供热管网的设计、...